定制高端激光薄膜

光学薄膜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本站邀请注册说明!
查看: 1267|回复: 1

[原创] ITO透明导电膜的光电特性及微结构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 16: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子束蒸发制备ITO透明导电膜的光电特性和微结构研究      氧化铟锡(ITO)结晶具有体心立方铁锰矿结构,是一种重掺杂、高简并的宽禁带型半导体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见光透过率以及红外反射率,而且还具有高硬度、耐磨性、耐化学腐蚀特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器(FPD)和太阳能电池。通常制备ITO薄膜的方法有溶胶凝胶法、磁控溅射法、脉总激光沉积和电子束蒸发等。在这些制备方法中,电子束蒸发技术的优越性在于对衬底无损伤,沉积速率快,成本低。在薄膜电池背电极的制备过程中可有效的避免对上层Si薄膜的损伤,而关于这种制备方式制备ITO透明导电膜的报道并不多。现通过这种制备方法,研究在不同的制备条件下,ITO的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规律。        + n. {/ h( T! I  v

; v0 [# M% N3 T; h4 T     实验:利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制备ITO透明导电膜,仪器为我司的光学多层镀膜机,纯度99.9%的靶材为In2o3:SnO2=9:1,仪器的本底真空为8*10-3 Pa,氧流量由针阀控制,电子枪的加速电压为6KV,沉积速率由束流大小控制。衬底为0.7mm厚度的浮法玻璃。' Y: |9 m+ n* ]' t/ A
            结论:利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制备ITO透明导电膜,研究了衬底温度,氧分压以及沉积速率的变化对薄膜光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衬底为3500c,氧分压为2.0*10-2 Pa,沉积速率在3nm/min的条件下制得透过率T>81%,电阻率=1.9*10-3Ω.cm的ITO透明导电膜。另外还发现薄膜晶格常数和晶粒大小随制备条件的不同,也有显着的规律变化。# M) n, l2 D. C$ |6 J  h
        
/ n2 z: V$ c0 _8 d" C+ N- @( b8 `        我司生产的ITO膜镀膜生产线设备是在优质浮法玻璃上采用真空磁控溅射技术,孪生阴极,中频溅射技术,并配以国际先进的控制系统,镀制SO2/ITO膜层,生产过程全部自动,连续进行。
" O5 B) H4 d. C+ B: N* `        [color=ound-color:#afeeee]ITO膜镀膜生产线设备技术特点2 F9 ]; s/ G, J- ]- ?0 z4 o7 f
        1) 真空室体材料采用 SUS304 ,真空室内壁进行抛光处理,外壁采用抛光后喷珠处理。
8 r$ A3 g) e% z  q" d        2) 真空室之间采用独立门阀—插板阀隔开,可以实现有效隔断,稳定工艺气体。目前我们公司采用插板阀设计,它比目前国内通用的翻板阀密封效果更好,更耐用。8 k$ e9 t7 J$ Y+ m3 R: t3 c. R, x
        3) 传动采用磁导向,保障传动的稳定性。整条生产线的各段速度采用变频调速电机驱动,运行速度可调节。& N6 x. k( Z( D& ~  h+ a* q
        4) 电气控制系统:触摸屏与 P L C 自动控制,人机对话方式来实现系统的数据显示、操作与控制
$ E" {/ A. L- r        技术参数, q- }4 W: |, A2 w3 l0 r
        1) 极限真空压力:6× 1 0E-4 Pa+ f1 V# [( q0 [2 i
        2) 平均生产周期:根据产品确定: D! Z( \0 x. R: A& Y
        3) 基片架尺寸:可以根据要求定做/ k) o0 i, \5 L) F: w% p, J6 w3 j2 z
        4) 膜层均匀性: ± 3%
4 r7 w  w/ w) j! H" p3 U        $ i, b& n% m% M" q6 W
        [color=ound-color:#afeeee]产品广泛地应用于液晶显示器(LCD)、触摸屏、太阳能电池、微电子ITO导电膜玻璃、光电子和各种光学领域。
发表于 2014-7-12 02: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光学镀膜机你说的我司是哪家公司?请赐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邀请注册说明!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光学薄膜信息网  

GMT+8, 2024-4-29 04:54 , Processed in 0.0282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