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纤的特性参数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几何特性参数、光学特性参数与传输特性参数。受篇幅所限我们仅简单介绍几个富有代表性的典型参数。( p, N+ s, M& Y- M; C! Y
1、多模光纤的特性参数, L' Q" E7 i. |" K3 Q0 e& a3 j
① 衰耗系数a2 R% S( \7 @ ?3 v4 i
衰耗系数是多模光纤最重要的特性参数之一(另一个是带宽系数)。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多模光纤通信的中继距离。
1 w8 n7 M( H5 D" ?0 F# w( S+ X3 g/ G4 ?; U8 F. A8 l
其中最主要的是杂质吸收所引起的衰耗。在光纤材料中的杂质如氢氧根离子、过渡金属离子(铜、铁、铬等)对光的吸收能力极强,它们是产生光纤衰耗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想获得低衰耗光纤,必须对制造光纤用的原材料二氧化硅等进行十分严格的化学提纯,使其杂质的含量降到几个PPb 以下。
% K& L3 G8 n$ C- C, s$ A5 ^9 k② 光纤的色散与带宽# O" ]6 x2 v9 N- y
色散当一个光脉冲从光纤输入,经过一段长度的光纤传输之后,其输出端的光脉冲会变宽,甚至有了明显的失真。这说明光纤对光脉冲有展宽作用,即光纤存在着色散(色散是沿用了光学中的名词)。光纤的色散是引起光纤带宽变窄的主要原因,而光纤带宽变窄则会限制光纤的传输容量。
& [3 ]& r" {! ]& `$ q8 g1 r光纤的色散可以分为三部分即模式色散、材料色散与波导色散。
+ G- O' F; X( x! t模式色散Δτm因为光在多模光纤中传输时会存在着许多种传播模式,而每种传播模式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与相位,因此虽然在输入端同时输入光脉冲信号,但到达到接收端的时间却不同,于是产生了脉冲展宽现象。( j; p* b, Q }8 S t! i
( D, n; g( e0 L. A% v' q: N) v' x对多模光纤而言,由于其模式色散比较严重,而且其数值也较大,所以其材料色散不占主导地位。但对单模光纤而言,由于其模式色散为零,所以其材料色散占主要地位。
! K, V* _3 k4 Q7 B# V% w+ u波导色散Δτw所谓波导色散是指由光纤的波导结构所引起的色散。对多模光纤而言,其波导色散的影响甚小。
; L- Q% k+ T H& N. v8 L8 v: C! n8 `2 A
! V( v& E5 l) c( z9 Y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光信号是以光功率来度量的,所以其带宽又称为3dB光带宽。即光功率信号衰减3dB 时意味着输出光功率信号减少一半。而一般的电缆之带宽称为6dB电带宽,因为输出电信号是以电压或电流来度量的。引起光纤带宽变窄的主要原因是光纤的色散。
8 K6 H+ F9 Y& ?8 l' G6 C对于多模光纤而言,因为其模式色散占统治地位(材料色散与波导色散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其带宽又称模式色散带宽,或称模时变带宽。对单模光纤而言,由于其模式色散为零,所以材料色散与波导色散占主要地位。注意,单模光纤没有带宽系数的概念,仅有色散系数的概念。对多模光纤而言,其带宽与色散的关系可近似地表达为:
5 y% x* D- {% N+ Y
# m' u- x0 |9 C" B, {% ~根均方带宽σf带宽系数Bc 是在频域范围内描述光纤传输特性的重要参数,实际上它演用了模拟通信的概念,在数字光纤通信中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在时域范围内,人们经常使用根均方带宽σf来描述光纤的传输特性。* L; N7 P7 R( y% q9 A
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在时域内进行测量比在频域内测量更加方便可行;另一方面光纤的根均方带宽σf 与数字光纤通信理论有着更密切的关系,因为它能直接和其传输的光脉冲的根均方脉宽发生联系。而根均方脉宽不仅能确切地描述光脉冲的特性,而且与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中继距离密切相关,所以在光纤通信的理论中经常用到它。
% A+ |7 }# C& T9 h- e: @% Q在时域范围内,光纤的冲击响应是一个高斯波形,如图2.12 所示。光纤的根均方带宽的物理含义是:对应于光纤高斯形冲击响应最大函数值的0.61 倍时,自变量时间t 的数值。它与光纤模畸变带宽的关系为6 L3 l8 r6 X E- t% g5 a$ W
0 k- x' K: M, K5 X3 T- K& z0 }2 Y1 X③ 数值孔径NA1 D" n- b/ x0 f3 \
我们已经对光纤的数值孔径进行了讨论,并推导出其表达式。数值孔径是多模光纤的重要参数,它表征光纤端面接收光的能力,其取值的大小要兼顾光纤接收光的能力和对模式色散的影响。CCITT 建议多模光纤的数值孔径取值范围为2 C; p, M R+ ?# V
0.18~0.23,其对应的光纤端面接收角θc=10°~13°。
. C ^+ X: h: {! S此外,(2.3)式的数值孔径表达式是在阶跃光纤的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即认为纤芯区域的折射率是均匀的。但多模光纤目前大多为渐变光纤,其纤芯区域中的折射率是渐变的。所以对应于(2.3)式的数值孔径叫做最大理论数值孔径NAt,而在实际中却最常使用强度有效数值孔径NAe ,它们两者的关系为NAt=1.05NAe (2.15)
$ T8 n$ ~( D4 j, \④ 归一化频率V
! h/ ]: D* @! x归一化频率是光纤的最重要的结构参数,它能表征光纤中传播模式的数量。其表达式为: ] _4 Q' _* g# g7 Q+ n
% H, d+ f! n- ]4 r3 N, r2、单模光纤的特性参数* ~/ z" ^+ r7 T! Q
① 衰耗系数a3 |% K: ] X/ Y7 o, o
其规定与物理含义与多模光纤完全相同,在此不多叙述。- s1 g3 e0 P5 w! T& z# B3 }( T# F
② 色散系数D(λ)
/ z3 D+ S7 F8 S* _2 B- g7 o我们已经知道,光纤的色散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模式色散、材料色散与波导色散。而对于单模光纤而言,由于实现了单模传输所以不存在模式色散的问题,故其色散主要表现为材料色散与波导色散(统称模内色散)。% R3 z: X9 o6 }1 p: J
综合考虑单模光纤的材料色散与波导色散,统称色散系数。色散系数可以这样理解:每公里的光纤由于单位谱宽所引起的脉冲展宽值。因此,L公里光纤由色散引起的脉冲展宽值为:
, y" g8 X0 ?3 t. V- t9 _σ=δλ·D(λ)·L (2.17)2 b |8 B. H- b" R$ B
其中:δλ为光源谱宽σ为根均方展宽值色散系数越小越好。光纤的色散系数越小,就意味着其带宽系数越大即传输容量越大。例如CCITT 建议在波长1.31 微米处单模光纤的色散系数应小于3.5ps/km.nm。经过计算,其带宽系数在25000MHz·km 以上,是多模光纤的60多倍(多模光纤的带宽系数一般在1000MHz·km 以下)。
* H; s# ?3 E; ~③ 模场直径d
" D9 q$ U% x, T# ?; E模场直径表征单模光纤集中光能量的程度。2 ^$ G. @' w4 h, b
由于单模光纤中只有基模在进行传输,因此粗略地讲,模场直径就是在单模光纤的接收端面上基模光斑的直径(实际上基模光斑并没有明显的边界)。为了直观和便于理解,模场直径可近似地表达为:1 Z- ^% m+ J4 Y' \
5 O2 ^, Q# J' B; T/ O! P+ H可以极其粗略地认为(很不严格的说法),模场直径d 和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相近。
' U( V8 V( m- ^# r$ O+ P④ 截止波长λc$ N h7 n6 X2 n% L ]4 Y
我们知道,当光纤的归一化频率V小于其归一化截止频率Vc时,才能实现单模传输,即在光纤中仅有基模在传输,其余的高次模全部截止。由归一化频率的表达式(2.16)可得
3 G6 I9 a I" a
8 u4 v5 z }4 Y H& R2 }* Z也就是说,除了光纤的参量如纤芯半径,数值孔径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外,要实现单模传输还必须使光波波长大于某个数值,即λ≥λc,这个数值就叫做单模光纤的截止波长。
, [- Y" Y7 Q8 P% c7 l4 r& i7 L因此,截止波长λc的含义是,能使光纤实现单模传输的最小工作光波波长。也就是说,尽管其它条件皆满足,但如果光波波长不大于单模光纤的截止波长,仍不可能实现单模传输。
7 G6 o \1 y$ h3 [) Z以上我们简单介绍了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几项重要的特性参数,尽管光纤的特性参数很多,但作为一个系统工作者能了解上述特性参数就已经足够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