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0|回复: 0

[转贴] 显微镜的基本光学原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5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明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象,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当与透明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明物体(如玻璃)时,光线在其介面改变了方向,并和法线构成折射角。
8 y3 L7 c; d3 A/ [! g4 v. m二. 透镜的性能* Z9 [+ X: }# x* X% N
透镜是组成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最基本的光学元件,物镜目镜及聚光镜等部件均由单个和多个透镜组成。依其外形的不同,可分为凸透镜(正透镜)和凹透镜(负透镜)两大类。9 y  F" [8 [" z) K( h* v- _
当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于一点,这个点称“焦点”,通过交点并垂直光轴的平面,称“焦平面”。焦点有两个,在物方空间的焦点,称“物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物方焦平面”;反之,在象方空间的焦点,称“象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象方焦平面”。
4 y" d% L8 M# B1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7 x; E1 r0 @) ]: c# E
三. 影响成像的关键因素—相差
6 F( r/ \5 T9 c& g由于客观条件,任何光学系统都不能生成理论上理想的象,各种象差的存在影响了成像质量。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各种相差。
7 z' u/ s* C' V& F5 J( d1. 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 ~8 j7 g2 b# E2 Y
色差是透镜成像的一个严重缺陷,发生在多色光为光源的情况下,单色光不产生色差。白光由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七种组成,各种光的波长不同 ,所以在通过透镜时的折射率也不同,这样物方一个点,在象方则可能形成一个色斑。+ J- ^9 E4 j, `* a. i
色差一般有位置色差,放大率色差。位置色差使像在任何位置观察,都带有色斑或晕环,使像模糊不清。而放大率色差使像带有彩色边缘% `4 |& g3 [4 S1 w8 J0 O% @( H
2. 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
" o, w; P7 x; `1 `球差是轴上点的单色相差,是由于透镜的球形表面造成的。球差造成的结果是,一个点成像后,不在是个亮点,而是一个中间亮 边缘逐渐模糊的亮斑。从而影响成像质量。: @" _1 ~! b* z5 I  q7 [
球差的矫正常利用透镜组合来消除,由于凸、凹透镜的球差是相反的,可选配不同材料的凸凹透镜胶合起来给予消除。旧型号显微镜,物镜的球差没有完全矫正,应与相应的补偿目镜配合,才能达到纠正效果。一般新型显微镜的球差完全由物镜消除。
4 ^% q% u% F+ f4 s3. 慧差(Coma)
: {% @) z, p1 ~1 _! y8 S2 z) G慧差属轴外点的单色相差。轴外物点以大孔径光束成象时,发出的光束通过透镜后,不再相交一点,则一光点的象便会得到一逗点壮,型如慧星,故称“慧差”。
) j2 [: z1 I9 E4. 象散(Astigmatism)
% @, q: Z5 r% y$ _象散也是影响清晰度的轴外点单色相差。当视场很大时,边缘上的物点离光轴远,光束倾斜大,经透镜后则引起象散。象散使原来的物点在成象后变成两个分离并且相互垂直的短线,在理想象平面上综合后,形成一个椭圆形的斑点。象散是通过复杂的透镜组合来消除。2 Q7 q5 b6 {0 O+ |
5. 场曲(Curvature of field)
% |6 V1 F2 [1 ^场曲又称“象场弯曲”。当透镜存在场曲时,整个光束的交点不与理想象点重合,虽然在每个特定点都能得到清晰的象点,但整个象平面则是一个曲面。这样在镜检时不能同时看清整个相面,给观察和照相造成困难。因此研究用显微镜的物镜一般都是平场物镜,这种物镜已经矫正了场曲;。$ J, J* E) c5 l5 H7 P, F& |7 l
6. 畸变(Distortion)/ L! D- ^. n" R
前面所说各种相差除场曲外,都影响象的清晰度。畸变是另一种性质的相差,光束的同心性不受到破坏。因此,不影响象的清晰度,但使象与原物体比,在形状上造成失真。
( i; I4 ~! W0 D! R6 ?+ Z4 |0 ^( Y(1) 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焦距以外时,则在象方二倍焦距以内、焦点以外形成缩小的倒立实象;6 \; N# p9 @% d' t5 {' v
(2) 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焦距上时,则在象方二倍焦距上形成同样大小的倒立实象;& Z3 x7 D$ |% F5 Z% A6 \; ^
(3) 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焦距以内,焦点以外时,则在象方二倍焦距以外形成放大的倒立实象;, m4 b9 w* e+ @
(4) 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焦点上时,则象方不能成象;
9 ?: |3 U: B. `(5) 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焦点以内时,则象方也无象的形成,而在透镜物方的同侧比物体远的位置形成放大的直立虚象。
# s! R! `- ~/ Y/ {9 v5 }0 q显微镜的成象原理就是利用上述(3)和(5)的规律把物体放大的。当物体处在物镜前F-2F(F为物方焦距)之间,则在物镜象方的二倍焦距以外形成放大的倒立实象。在显微镜的设计上,将此象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F1之内,使物镜所放大的第一次象(中间象),又被目镜再一次放大,最终在目镜的物方(中间象的同侧)、人眼的明视距离(250mm)处形成放大的直立(相对中间象而言)虚象。因此,当我们在镜检时,通过目镜(不另加转换棱镜)看到的象于原物体的象,方向相反。
9 W2 N% M5 g% m5 I/ \四.显微镜光学系统简介
0 G2 D3 m9 m* [& {1 P% `" Q显微镜光学系统的设计有三种光学系统。
, h/ k) g" }( O6 Q  F1 长筒光学系统
+ d5 h* u0 y7 s8 w( V/ T2 万能无限远校正光学系统:是目前最先进的光路设计,它分体现了无限远校正方式的优越性。光线通过物镜后成为平行光束通过镜筒,并在结象透镜处折射或完成无相差的中间象。物镜与观察筒内结象透镜之间可添加光学附件,而不影响总放大倍数。另外这种光学系统不需要安装附加校正透镜,都能得到最佳的显微图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光学薄膜论坛

GMT, 2025-10-15 , Processed in 0.03007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