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防盗门猫眼的光学原理
' v+ G/ I( J% \& j; v2 e0 I* `9 q( q
' _# b" M) U+ F& S% N 现代居家的房子大都安装了防盗门,在防盗门上可以看到一个圆形的小孔,小孔中装有玻璃片,这便是门镜.透过门镜,室内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到室外的“缩小”的人——一个正立缩小的虚像,从而判断来人是熟人,还是生人,然后决定是否开门.可室外敲门的人却不能透过玻璃片看清室内的景像.装上此门镜,对于家庭的防盗和安全,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所以,门镜被称为“警眼”.又因为光线通过门镜折射、反射后在远处看它闪光的样子很类似波斯猫的眼睛,所以它的别名叫“猫眼”.
6 u2 P; i5 f+ l. w; M 使用“猫眼”观察后就知道:人在室外眼睛无论靠近还是远离“猫眼”都看不清室内景物.人在室内眼睛靠近“猫眼”就能清楚地看见室外的人和景物,看见的是景物的正立的虚像,像比景物小.为什么“猫眼”只能使室内人看清室外情况,而不能反过来让室外人看到室内情况?它有着怎样的构造呢?
m% g; \% w1 p8 y* y “猫眼”同望远镜、显微镜一样,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物镜和目镜的距离(猫眼的长度)约为3cm,安装在防盗门上的圆形小孔内(门的厚度约为4cm).“猫眼”的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但物镜的焦距较短,目镜的焦距较长,目镜的焦距应等于或大于猫眼的长度和物镜的焦距之和.
% A6 l% B' N+ r, s" s+ m 为什么这样的构造就能产生我们需要的观察效果呢?“猫眼”成像的光学原理又是怎样的呢?
% E; Y- r; Y1 W) h k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人眼是如何看清物体(或像)的. " H8 f- ]( g4 b" W
人眼可看成一个特殊而又精密的光学仪器,物体发出的光线经晶状体(相当于焦距可调的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上成像,人就能看清物体,判断距离,欣赏五彩缤纷的景色.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眼睛可以通过周围肌肉的活动使晶状体变厚或变薄以改变焦距,使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若需要较长时间工作时,最适宜的、不致引起眼睛过度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称为“明视距离”.但是鉴于晶状体的调焦能力,物距小于10cm的物体是无法在视网膜上成清晰像的,即人眼看不清楚物距小于10cm的物体,我们称之为“近点”.同时,人要能看清一个物体(或一个景物所成的像),还必须要有足够的光能进入人眼.所以,人能看清一个物体(或一个物体所成的像)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该物体(或像)与人眼的距离合适,对于正常眼睛来说,物体(或像)离眼睛的最近距离不得小于10cm,否则就看不清物体(或像);二是必须有足够的光进入人眼.
3 U, p2 F6 R& O6 r 再让我们来看看“猫眼”的成像光路.
) U& n; ~: o9 C; Y$ j) Q . a! n+ d# k0 [6 a
当我们从门内向外看时,物镜L1是凹透镜,目镜L2是凸透镜(光路见图1).物镜L1的焦距极短,室外的人或物AB发出的光经过凹透镜折射成发散光线,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成一个缩得很小的正立虚像A′B′,此像正好落在目镜L2的焦点之内,L2起着放大镜的作用,所以经L2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最后得到一个较为放大的正立虚像A′′B′′(比景物小).当人在室内眼睛靠近“猫眼”观察时,此比景物缩小的正立的虚像A′′B′′正好成在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附近.因此,室内的人不用开门,就能洞察门外的一切景像.
& O5 g' {0 G; ?+ T1 a4 s 那么,同样通过此“猫眼”,为什么从门外向里看(倒看)时,却什么也见不着呢?
5 b/ ]4 o. R( u! I; s6 E* @3 q 当我们从门外向里看时,凹透镜L1变成了目镜,凸透镜L2则成了物镜(光路见图2).室内的景物AB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L2折射后,会聚的折射光线本应相交生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A′B′,但是在尚未成像之前就落到发散的凹透镜L1上,由于凹透镜L1焦距极短,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所以经凹透镜L1折射后,其发散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成正立缩小虚像A′′B′′,成在目镜L1的右侧2~3cm.人在室外贴近“猫眼”的目镜L1察看,这样,人眼与像之间的距离,也只不过3~4cm,这个距离远小于正常人眼的近点,所以不能看清景物.若想保证像与人眼的距离合适,在明视距离内的话,则由于门镜的孔径很小,又没有足够的光能进入人眼,所以也一样不能看清景物.因此,对于室外的窥视者,室内的一切当然也就“视而不见”了,图谋不轨者只能“望门兴叹”!
0 y0 K& P" l. T3 ]% P8 q$ U 责任编辑/南 冲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