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高端激光薄膜

光学薄膜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本站邀请注册说明!
查看: 1158|回复: 0

[转贴] 光学薄膜技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5 08: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光学薄膜技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0 d# Q# k" F! ^9 V& w7 d2 D
   2008-10-18 21:54:30   |    转载     |     固定链接   |    评论(0)   |   浏览(63)      
) f+ ^  m- D7 Z本文转载至 Adv.M.M.M. 9 p3 _* \3 @. C: x. O8 y0 v
光学薄膜技术一直是光学领域中不可忽略重要基础技术,而且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上近年来在资讯显示及光通讯科技快速发展之下,不论是在显示设备中分、合色元件,又或是在光通讯主、被动元件开发製程上,薄膜製程技术都是不可忽略重要技术。而在显示器技术、光通讯技术、生医光电技术…等,在全方位薄膜技术有其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专访国立中央大学光电科学研究所暨薄膜中心主任李正中博士,以多年来在光学显示器相关镀膜、各种类光学薄膜之光学特性及非光学特性研究经验与其发展技术,一同探讨光学薄膜製程技术是如何成为產业中,各个產业应用的最佳绿叶技术,求得理论及实务并重。7 \" C5 Q6 C5 t& |- ~  p+ K
光学薄膜与镀膜技术的重要性 从精密及光学设备、显示器设备到日常生活中的光学薄膜应用;比方说,平时戴的眼镜、数位相机、各式家电用品,或者是钞票上的防偽技术,皆能被称之为光学薄膜技术应用之延伸。倘若没有光学薄膜技术作为发展基础,近代光电、通讯或是雷射技术发展速度,将无法有所进展,这也显示出光学薄膜技术研究发展重要性。5 u6 c9 F$ v& ~8 z) x
一般来说,要使用多层薄膜时,必须根据设计者需求,藉用高低折射率薄膜堆叠技术,做为各类型光学薄膜设计之用,才能达到事先预期后评估的光学特性。比方说:抗反射镜、高反射镜、分光镜、截止滤光镜、带通滤光镜、带止滤光镜等;而在电脑分析软、硬体发展健全的今日,不仅使光学薄膜在设计上变得更为便捷,且光学薄膜技术研究发展也将更为快速。
4 C% a* m6 D; Y# ]就目前设计端而言,若以合理特性范围来考量,光学薄膜製作门槛已经降低不少,技术困难点也很少出现,通常只要在合理要求范围之内,设计者不难发出适用的光学多层膜结构。不过,光学薄膜最主要关键问题,在於薄膜镀膜工艺技术的改善?这关係到要如何精準地掌控每一层薄膜厚度与折射率,才能获得预期光学性质和机械特性,甚至在製程量產化及成本降低都有其助益。另外,包括:薄膜材料开发(包括:材料测试、化学纯度、材料创新、材料型式)、先进镀膜技术开发(包括:真空镀膜机、监控技术)及薄膜的量测分析(膜层设计、厚度误差分析技巧)等,都是光学薄膜工程上所要面对到的首要课题。1 N5 f6 a3 d: @1 e& A- @& Y
不过,在光学薄膜技术应用上,由於技术本身被归纳为广泛应用性质,不容易以某一或单一產品作为载具并加以区分;因此,在光学薄膜產品技术,最终应用则是在眾多光学元件上,若以光学元件各个相关应用市场来探究,更可看出主要附加价值与相关性。3 m1 s0 E1 x/ t$ Q

0 t5 W+ s- C+ k& B5 o: D: _1 R, a" D
. P+ C, W$ s& ?- x  w5 h" y1 U1 w

. e! C) D4 T9 g5 s( M3 z光学薄膜技术在显示器產业中的应用
5 @3 ^# e+ a/ }, f/ P6 W
对於显示器画面尺寸及影像品质及辐射量多寡的要求日渐严苛,过去显示器尺寸也从14吋、20吋、29吋、32吋,甚至更大尺寸,也从CRT萤幕发展到LCD萤幕或投影萤幕。因为超过40吋CRT显示器动輒超过100公斤、厚度也超过35吋;因此,在一般CRT显示器生產过程中,40吋以上就是一个技术瓶颈。目前要打破尺寸瓶颈技术,就是利用投影技术来达成,藉用光学技术放大显示器尺寸,使其机身厚度变薄,体积变得更为轻盈。. O5 Q; F) Q% X$ t
1 X% E* u- e# {6 i9 f
3 M' W* a0 Z$ b) _& ]' a9 x( W- h
▲对於投影机產业而言,必须快速对应到灯源进步程度,以及更高亮度、对比度、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等要求。
6 I  \  J) F: w% I6 L, h
揭开投影机显示技术中重要光学关键零组件,就像是光学引擎、光阀、偏光转换器等开发技术,对投影显示技术中的影像品质有著关键性影响。举例来说,在光学引擎的偏振分光稜镜便是光学引擎中,不可或缺的光学元件,其可见光波要求在420∼680nm范围(入射角范围约30°之内),才能大幅度地分开p偏振光及s偏振光,并维持p偏振光穿透率Tp>90%以上及消光比达到Tp/Ts>500以上,这是因为消光比越高及Tp穿透率也就越高,影像对比度才会更好,色彩一致性越高,获得较高的光能利用率。
  k# F# ?7 {/ q6 t% S% F在光学引擎中要用到大量偏振、分光及滤光元件,这些都需要仰赖光学薄膜、镀膜技术来实现,不过这些元件镀膜技术要求层级很高,导致生產困难度加大。一般来说,目前发展投影机技术,包括:LCD、DLP(MEMS)、LCOS数种发展技术。影像成形技术,则分为穿透式LCD及反射式DLP、LCOS,而在投影机系统中,便需要运用光学薄膜滤光片新的开发技术,藉以达到最佳影像品质。
! }) M$ M) |/ F' \1 e* M
7 o' x, `) @* g9 l; R
- j% m+ b1 r: H+ f

' ~, G8 ?6 Q- W& b% D对於投影机產业而言,为了因应灯源技术,以及更高亮度、对比度、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等要求,对於其中所使用的各式光学元件都必须有相对应解决之道。而为了达到需求,这对光学薄膜技术来说,已不能单纯使用传统的整数膜堆设计来完成,非整数膜堆设计必要时也要能被大量採用。不过,对非整数膜堆技术而言,除了先天上设计的困难性之外,在实际的製镀上也有相当的困难性。另一方面,对於环境测试要求更为严格,在滤光片材料选用则应更为审慎,基板选择上也要考虑到整体滤光片应力行为…等等,这都在先前设计之初就必须被纳入考量。% J, o3 M5 i+ e; _" }: k7 H

# K% }/ I2 u2 S! h% J) s) ?6 ]* E! }5 y; n* [2 ?

9 M) n6 r( \8 X/ y0 K光学薄膜技术也在奈米技术上有其助力

* T5 V. {, X; p. [奈米材料及技术因应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受到重视,归究其主要原因在於奈米材料应用广泛,加上以未来层面来考量。一方面是因为现有理论基础不足涵盖奈米材料完整发展;另一方面来自物理、化学、生物医药领域的衝击性与整合性,提供极为有力的助益。其中,在物理方面著重於奈米製造、材料检测技术与原子操纵;而在化学方面则提供由小而大、由下而上的组装方式、各式化学方法合成奈米材料;生物领域主要提供是仿生概念及生物製造工程的奈米材料合成技术。
" E: h- I1 T! t# Z( a回过头来看光学薄膜技术製程,过去的光学薄膜技术已经进入成熟化地步,也受到广泛的应用。也曾经有专家提出,再过五年之后,以「硅」为主要材料的微米级电子电路技术将有可能面临到发展之末。然而,在光学薄膜在奈米尺度下的特性,也是因为这几年中,由於製程技术进步后,才逐渐受到业界所探讨。这是因为一旦光子元件想要在更小、更快且低耗能线路上与电子线路相互呼应,则光子的操控必须在空间、速度及能量上,远比目前微小上百倍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奈米光波导(nanophotonic waveguide)将有可能成为代替部分硅及其它半导体材料的最佳材料,则能有效开发出远比目前传输速度及密度高达50∼100倍以上;另外,在省能效益方面则高出50∼100倍通讯及运算装置。如此一来,光学薄膜技术在奈米级尺寸即将到来的催促之下,其技术研究将成为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
2 y' M! s0 u2 k目前在积体光学技术所能製造的光学元件,大都是以电光、声光调变器、光分离器、分工/解分工器…为主,倘若要做到全光式或者多元件的积体光学元件,不可或缺的便是「奈米光学薄膜元件」。这当中最受到关注的就是,结合薄膜技术及微影技术(Optical Lithography)所形成的光子晶体(photonic crystals),使其带有週期性的介电质分佈结构特性,藉以提高解析度转而製作更微小特徵尺寸,才能拥有在相同单位面积上,有更高密度下可容纳更多的电晶体。
# F2 l" [8 @4 _2 D6 a一般光子晶体依照光子能带的方向特性可分为两类,分别为讯号传递具有方向性(Uni-directional)、(Omni-directional);在Uni-directional光子能带仅能够使某特定传播方向的光波被抑制其传播特性,而omni-directional光子能带能够使各个传播方向上的光模态皆被抑制其传播特性。因此,可藉由结构上的设计使光皆被反射,產生零能量穿透。除了光子晶体外,光学薄膜在奈米等级的尺度下,在金属薄膜上製作奈米级的週期性孔洞时,当入射光的光波长大於孔洞的週期时,入射的零阶光有和平常不一样的高穿透率,并且没有绕射现象的发生。此类光学元件主要应用金属之表面电浆特性,產生完全不同於传统光学理论的特性,才会别於光子晶体特性下的一种新型态及表面电浆元件。  }6 p* a3 m3 A6 Z
上述两项不同类型元件,不论是光子晶体还是表面电浆元件,都需要奈米等级下进行精密微影、蚀刻技术及光学薄膜技术。因此,若以光学薄膜技术为主要发展基础,再搭配上微影製程技术,及薄膜特性分析技术等,最终目标便能达到充分了解光学薄膜在奈米尺寸等级下,各项分析特性及组成结构,以提供奈米光学薄膜技术应用在积体光学领域中地发展与应用。
' O  q* g8 b& ?9 @& k" Q! u7 V. U0 _! j

( H# Q* m/ q+ h: i' h▲中央大学成立的薄膜技术中心展示多项薄膜產品应用技术,薄膜应用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薄膜都有其功用。
% [* U2 o* M+ b                                
. }; R- B' \6 h  E/ l; R非主要明星產业 但其重要性不可忽略
/ a5 i, _# V. B6 [0 K% ^) e
可以这麼说:「光学薄膜技术并不是一项亮丽的技术显学」。但…却是台湾產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其中一环,不仅左右產品优劣也影响產品效能。光学薄膜技术给人的感觉是「透明的」、「薄薄的」,但这当中的学问无法只用言语就能概以全数。虽然光学薄膜应用多属绿叶技术,只是个辅助性质角色。不过,一旦有了光学薄膜技术,不仅使產品功能更加显而易见,并能提升它的附加价值。9 H1 Q3 J! Z0 G/ j7 ]) w* V
就像一般所配载的眼镜,运用了光学薄膜的镀膜技术,便能降低眼镜反射率,使它具有更高穿透率,而抗紫外线镜片及抗红外线镜片,也都是光学薄膜技术的应用。而在光通讯、显示器、照明、节能…等方面,也可以应用光学薄膜技术,例如,尖端技术基础的研究及应用,则需要较小、较为精緻型元件,使產品变得更轻薄短小。换句话说,只要有运用到光学元件之处,都可以利用光学薄膜改善它的品质和技术,使產品变得更完善,并与生活息息相关。# @) j" R. a) S0 T, d. l
光学薄膜的技术与理论虽然起源已久,然而随著相关科技环境迅速提升与成长,如何使光学薄膜技术得以创新,将是从事光学薄膜技术者尚须追求的目标。目前,台湾厂商专注於OEM以下阶段技术及塑胶镀膜厂商,但在光学品质可靠性上,仍必须持续提升。至於OEM以上等级的光学镀膜技术,例如:雷射镜片虽亦有厂商投入研发,只在量產上则仍不易达到。因此,台湾厂商一旦能儘早於新的光学薄膜技术开发方面大力投入,将有助於在整体光学元件市场上取得重要的契机,并建立完整光学產业结构根基。
7 ^( s9 e; U6 D  A) Q# \& i. U* g参考资料:李正中《薄膜光学与镀膜技术》、中央大学薄膜技术研究中心、J. Mort and F.  Jansen《Plasma Deposited Thin Films》、《Thin FilmProcess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邀请注册说明!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光学薄膜信息网  

GMT+8, 2024-6-18 20:39 , Processed in 0.03322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