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是一种频率极高的电磁波,而光纤本身是一种介质波导,因此光在光纤中的传输理论是十分复杂的。要想全面地了解它,需要应用电磁场理论、波动光学理论、甚至量子场论方面的知识。但作为一个光纤通信系统工作者,无需对光纤的传输理论进行深入探讨与学习。: U3 g" _. Q8 R% U# z5 o: a$ o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从几何光学的角度来讨论光纤的导光原理,这样会更加直观、形象、易懂。更何况对于多模光纤而言,由于其几何尺寸远远大于光波波长,所以可把光波看作成为一条光线来处理,这正是几何光学的处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 c- q+ F. V, }7 Z$ e1、全反射原理& H3 |! _; ? [
我们知道,当光线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是以直线方向进行的,但在到达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与折射现象,如图2.5 所示。
0 O* H+ @4 i& G' h# }. g5 O8 u8 P6 x& W5 C2 K
* E' q4 t# E \5 k; v
不难理解,当光在光纤中发生全反射现象时,由于光线基本上全部在纤芯区进行传播,没有光跑到包层中去,所以可以大大降低光纤的衰耗。早期的阶跃光纤就是按这种思路进行设计的。7 ]/ @! X7 M3 ?9 l
2、光在阶跃光纤中的传播+ q e" ^; K0 K. t' O
传播轨迹了解了光的全反射原理之后,不难画出光在阶跃光纤中的传播轨迹,即按“之”之形传播及沿纤芯与包层的分界面掠过,如图2.7 所示。, m+ u2 @% S+ H' z3 i- \4 S% o) n& e% o
/ z& x/ p' P0 @- U1 M% ] Y8 R; ^4 E. A' n h z2 b
因此,阶跃光纤数值孔径NA的物理意义是:能使光在光纤内以全反射形式进行传播的接收角θc之正弦值。
' E9 R' p7 O$ r1 F$ ~. q需要注意的是,光纤的NA并非越大越好。NA越大,虽然光纤接收光的能力越强,但光纤的模式色散也越厉害。因为NA越大,则其相对折射率差Δ也就越大(见2.3 式),以后就会知道,Δ值较大的光纤的模式色散也越大,从而使光纤的传输容量变小。因此NA 取值的大小要兼顾光纤接收光的能力和模式色散。CCITT建议光纤的NA=0.18~0.23。( ]. @1 E9 b' l! t$ W2 `1 s- I0 ] S
3、光在渐变光纤中的传播
- |; V+ x6 |3 s$ S① 定性解释% Z- p/ Y( O3 X* s
由图2.3 和(2.1)式知道,渐变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是在光纤的轴心处最大,而沿剖面径向的增加而折射率逐渐变小。采用这种分布规律是有其理论根据的。假设光纤是由许多同轴的均匀层组成,且其折射率由轴心向外逐渐变小,如图2.8 所示。
) y3 r( V2 B7 x- J; g9 \5 A" [$ Q1 q. F! k) L
即
( _8 O2 a, w, ~9 E# x0 ?n1>n11>n12>n13……>n2( J" d9 A V/ Z! F% a
由折射定律知,若n1>n2,则有θ2>θ1。这样光在每二层的分界面皆会产生折射现象。由于外层总比内层的折射率要小一些,所以每经过一个分界面,光线向轴心方向的弯曲就厉害一些,就这样一直到了纤芯与包层的分界面。而在分界面又产生全反射现象,全反射的光沿纤芯与包层的分界面向前传播,而反射光则又逐层逐层地折射回光纤纤芯。就这样完成了一个传输全过程,使光线基本上局限在纤芯内进行传播,其传播轨迹类似于由许多许多线段组成的正弦波。
2 J j% N' A/ x② 传播轨迹0 o5 a$ f [% [% `" R" f0 f/ }
再进一步设想,如果光纤不是由一些离散的均匀层组成,而是由无穷多个同轴均匀层组成。换句话讲,光纤剖面的折射率随径向增加而连续变化,且遵从抛物线变化规律,那么光在纤芯的传播轨迹就不会呈折线状,而是连续变化形状。
R# a5 u7 c' q$ q5 t) o理论上可以证明,若渐变光纤的折射率,分布遵从(2.1)式,则光在其中的传播轨迹为:
* s4 A' M5 R% u+ S u; b
, {2 l. i+ D2 E5 `4、光在单模光纤中的传播
) ?) D' G. `: o5 N4 |# ^光在单模光纤中的传播轨迹,简单地讲是以平行于光纤轴线的形式以直线方式传播,如图2.10 所示。
7 j5 K" D3 d8 X2 G( F$ @; n, v
; X0 E% l8 L& t% \( b这是因为在单模光纤中仅以一种模式(基模)进行传播,而高次模全部截止,不存在模式色散。平行于光轴直线传播的光线代表传播中的基模。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