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8|回复: 0

[转贴] 多晶硅相对过剩 非晶硅薄膜异军突起

[复制链接]

247

主题

247

主题

247

主题

积分
58142
发表于 2010-1-25 22: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晶硅相对过剩 非晶硅薄膜异军突起
* ]+ \7 v! c4 m- E* w7 N
) h. G# v+ e5 R+ q* L3 ]    对于国内太阳能产业来说,刚刚过去的2009年虽然没有重复2008年“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但也称得上“悲喜交加”。6 p1 _8 D" z+ y# q: H3 I/ x
    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发文将多晶硅列为产能过剩行业,并制定政策抑制各地的多晶硅投资热潮。这一政策一时将太阳能光伏产业置于尴尬境地。此间,由于国际多晶硅价格暴跌,成本与市场销售价格倒挂,不少规模小、技术低的多晶硅企业倒闭。
' o0 T! W$ m4 h2 E# k    但研究人士认为,“产能过剩”尚是“表面现象”,而令多晶硅产业前途莫测的还有上网电价问题。传闻中可能定在1.09元/度的上网电价,无疑将使大多数企业无利可图。& X- p" G2 S. b- p7 P' V
    “我们一直在呼吁国家尽早出台上网电价政策,给这些生产企业一些利润空间。”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 I- y/ M+ R3 w# k5 F% N% n8 \    2009年12月24日通过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被认为会给这些企业带来利好,因其“确立了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并将'电价附加’和'专项资金’整合形成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石定寰说。' g3 k* U" A6 V) N
    石定寰认为,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能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上网难”的问题。但他同时指出,如何做到全额保障性收购,还有待进一步解释。“目前全国已经建成了一批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但到2008年6月,才有两个项目获得每千瓦时4元的上网电价,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基本没有启动。这中间的主要原因是电价。”
- ?* E( J: _4 z) d9 Z% p* }    90%太阳能企业会亏损
4 i2 V4 R4 O  B2 N    虽有国家补贴,但太阳能在价格竞争中目前并无胜出的可能。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传统煤炭发电成本价为0.6元/度~0.7元/度,太阳能发电成本价则需要大约1.2元/度~1.3元/度,国家如果采用1.09元/度的上网电价,将令90%的太阳能光伏板生产商亏损。”
% U7 k4 i- J; k* M3 u    “光伏产业能否发展,取决于国内市场的开拓,也取决于电价。”石定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电价决定了产业未来的发展态势。这是可再生能源发展遇到的共性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相关产品成本的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应该往下调,但也要有一个适合产业健康发展的电价。如果电价很低、利润很小,企业也就没了积极性,更难以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这会对市场培育产生重要影响,也不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
3 l$ U! C- K0 ]8 z4 M9 f    石定寰认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电价政策,尤其是尽快出台太阳能光伏上网电价非常重要。
+ G- f/ }. I  I6 k* a  W  {+ ]- e    而中国对太阳能的补贴是才刚开始,属于起步阶段,所以除了依赖国家补贴,“更重要的是通过改善太阳能光伏板技术,降低成本,未来太阳能发电才能够充分发展。”石定寰说。  [9 L3 `3 S, `0 p& `
    薄膜电池将占太阳能电池发电量的一半* j: U# ^( o- J# ?8 k4 ]
    据了解,制造太阳能光伏板组件原材料可分为三类:单晶硅、多晶硅及非晶硅薄膜。目前,非晶硅薄膜因其生产成本低,以及更加环保,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a+ p! y  f$ z, N; k
    “非晶硅薄膜的能量转换效率虽然只及多晶硅的一半,但生产成本也仅是多晶硅的1/3。” 香港上市公司铂阳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铂阳太阳能”)主席彭立斌告诉记者,而且,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光伏的转换率技术目前已有新的进展,“可达9.8%,远高于以前的6%~7%水平”。
; M, `( P: a, T4 l6 u- q4 J2 Z9 v0 D    据了解,在美国,非晶硅薄膜电池的市场占有率正不断提升,而多晶硅电池的市场占有率则呈现持续下降态势。4 T/ `" A/ A4 s; r! Z" Y
    据中投顾问最新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400MW,较2006年的181MW大幅增长了120%;2008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达892MW,同比增长123%。. o: a, o) r/ _
    而美国NanoMarkets预测,薄膜太阳能电池2015年的发电量将达到26GW,销售额将超过200亿美元。2015年前太阳能电池发电量的一半以上将来自薄膜太阳能电池。
$ E. i: ^8 [! D    “多晶硅电池发电成本在2美元/度以上的时候,薄膜电池就已经接近1美元/度了。如果进一步开发的话,薄膜电池的节能效果会更好。同时,相比多晶硅来讲,薄膜电池的能源回收周期也更短,不到1年就能回收了,此后20年的生命周期都是完全依靠太阳能资源。”石定寰的介绍或许能为如今薄膜电池需求量上升做一个注解。
" K8 J- r' b) ]# m: k" A  N    “我国即将公布的光伏并网标杆电价可能定在1.1元/度左右,未来该价格只可能降低,不可能提高。”彭立斌表示,未来,只有能够有效控制成本的生产商才能够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而他的目标是,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将太阳能发电成本降至火电调峰电价的成本。这样才有望使太阳能发电与传统火电同价竞争,并逐步替代火力发电。
  L+ J# a, |, t, A1 C: o" ]/ {% J    “多晶硅只是暂时相对过剩”
1 \1 C7 T4 O5 k    事实上,业界对多晶硅产业过剩之说仍有不同看法,石定寰就是其中之一。“我不知道多晶硅产能过剩的支撑数据是什么。事实上,现在多晶硅这个行业仍非常小,甚至比不上垃圾发电。比限制多晶硅产能更重要的,是解决目前行业面临的高能耗、高污染、技术水平落后、国内市场需求仍然不足等关键问题。”
# F, B( U# T% Z- @: e3 t4 `& E* j$ t    “多晶硅材料在生产流通中的污染是能够控制的。”石定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现在输出的是太阳能电池板,其本身的能源消耗是低的,高耗能主要体现在前端生产中所需要的半导体材料上,现在也在逐步降低这方面的成本。目前这个产业都在积极节能降耗,过去每公斤的电耗高达200多度,但是现在先进企业已能做到耗费150度以下,基本达到了国外的先进水平。”; b" e& g- c$ m3 f$ [% v
    “在生产过程中,多晶硅主要产生的高污染物四氯化硅,如果直接排放出去,危害当然会比较大。但是,目前国内的生产工艺已经完全能够避免将它排放出来,而可以用在工厂内部循环使用。有些企业还能够找到下游厂家应用这些四氯化硅。”
8 w) g9 T8 U! l6 d    “多晶硅产能过剩只是暂时的相对过剩。”石定寰表示,对多晶硅产业数字上的“过剩”应当理性分析。“目前在建的8万吨产能更多是设计产能,真正达产,需要5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如何尽快启动庞大的国内光伏市场,将成为多晶硅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光学薄膜论坛

GMT, 2025-10-15 , Processed in 0.02837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