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2|回复: 0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及设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2 10: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引言
7 ]1 [  V9 i' D9 m! e: e' b& u6 R9 b6 T, f
  近几年来,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发展非常迅速, 国内尤为突出。十年前, 国内生产冻干设备的工厂只有3 家,现在已近30 家。冻干产品由生物制品到药品,再发展到出口冻干食品。生产冻干食品的厂家从无到有,目前已有几十家。冻干理论研究也活跃起来,有十几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关在研究冻干过程的传热传质,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了5 本专著[1~5 ] 。可以肯定地说,冻干设备、工艺和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不足。
: c+ G5 ?, A/ b0 Z4 C5 W  c" z
; W; @; e' N' W1 z7 m% z 2、冻干设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e' ?( t1 [5 F# i/ ~4 C/ L; `# p4 n# f( ^" A
  医药用冻干机已经基本成熟, 国内也制定了相应技术标准。有关厂家生产的医药用冻干机,已能代替进口设备。其压盖、清洗、消毒灭菌等功能齐全,产品质量和自动化程度较高,只是水分在线测量仪和个别电器元件等尚需进口。食品冻干机发展较快,生产厂家较多,质量、性能、规格型号各不相同。前几年多从国外引进,近几年已经基本国产化了。
. L4 S4 q6 h# E5 B1 n# W
$ {1 e4 G, @( r+ m   目前,国产食品冻干机还都是非标准化产品。大部分生产厂家走的是仿制道路。有的厂家在采用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 并且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如: 加热板内采用了特殊导流装置, 使板内流体的流量均匀, 保证了加热的均匀和稳定; 捕水器在工作中可实现交替捕水和融冰, 捕水器盘管内氨液制冷方式由传统的氨液相变制冷改为氨液无相变制冷, 使捕水器盘管内温度均匀, 结霜性能良好。除仿制之外, 国内自己的研制能力也在提高, 有的单位已经脱离了仿制国外机型, 抽气系统采用低架式水蒸汽喷射泵抽水蒸气, 省去了捕水器和制冷系统, 使设备价格有所降低。设计采用地车式装卸料, 地车采用万向胶轮支撑运输装卸料盘的料车进出冻干箱。它与我国台湾产地车运送料盘不同,与丹麦ATLAS 公司等引进的设备采用上吊车的结构也有区别, 是两者优点的结合, 既省去了车间铺吊轨、影响美观、进出冻干室需搬道叉的麻烦,又克服了地车送料盘装卸料时间长、传导加热温度不均匀等缺点。这种设备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
3 @( s% N- ~" [$ y4 K4 S3 I( v8 r% ~0 @8 X6 Y
  食品冻干机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无论是国产还是引进设备其共同的缺点是价格贵, 耗能高,收回投资慢。因此,降低成本,减少能耗是食品冻干机今后的主攻方向。除此之外,国产冻干机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 {" v- A, h; B; V  q; M
' S% r/ W+ V+ u$ p' R0 m% m   (1) 搁板温度不均匀,造成冻干产品含水率不均匀,产品合格率受影响。造成温度不均匀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搁板结构和材料质量不好;有的是加热流体分流或流程有缺欠; 有的是捕水器在干燥箱内绝热不好。 * C' l0 S$ Z3 E; r7 U# e, i# Y' \

6 ]+ t& I  \& H+ e3 O+ z0 a   (2) 干燥速率低, 干燥箱内各点干燥快慢不一致,反映在产品上仍然是合格率受影响。其原因除搁板温度不均匀外,还与真空系统配置得不合理有关。主要体现在捕水器配置得不合理;水蒸汽喷射泵性能不稳定;抽气口位置不合理等。
9 T/ j# o, j, m' e0 I) A0 M# G/ a, P! O
  (3) 无法判断干燥何时结束,这是重要缺欠,因为它可能造成产品含水率高而不合格,也可能造成干燥时间过长而浪费能源。 3 V& k8 D% c7 V

2 w9 I7 ], ^  k& B" I" i: y0 Z, u- x   (4) 捕水器效率低。主要体现在捕水器面积大而捕水量小,有部分无效面积,其根本原因是捕水器设计不合理。
( l, g: X2 ?8 @) P& {/ n, G7 r# h' Z) {/ J3 u2 @# A* l" s0 Y
  (5) 真空度不稳定。除操作原因外,可能是真空系统设计不合理。对于水蒸汽喷射泵而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蒸汽锅炉压力不稳定。 3 q) @( G  `0 J% x* o! u/ [" r
. a( u! K; F* D
  食品用冻干机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应该是:
; B$ k6 r3 o- b' k$ t* A( n4 s/ |" S+ c/ n1 x
  (1) 改进结构,优化设计,降低成本,减少能耗。国外有些冻干机不采用不锈钢制造, 而采用低碳钢涂覆食品用可烘干树脂, 涂层厚度为0. 12~0. 20 mm ,在室温下就会发出红外线。搁板表面涂高性能远红外发射材料,增强其辐射能力, 料盘表面处理, 增强其吸热能力。料盘在两块辐射搁板之间有一最佳位置, 而不是取中间位置,因此应优化设计。捕水器的结构、尺寸、结霜特性的优化,更有实际意义,因为它的造价目前几乎相当于冻干箱的造价, 运转功耗较大。对于冻干机而言, 加热系统只是补充升华热,功率消耗本不应太高,但现有设备并不尽如人意,应该通过结构优化,降低能耗。
. S6 b& Q5 i& E) p- t
  d; m0 p3 T& z% B7 Q: s6 o, x   (2) 保证质量, 提高性能。有的厂家生产的冻干机从安装好之后, 一直不能投入正常生产; 有的冻干机虽然能生产,但能耗太高,生产的产品越多,赔钱越多; 还有的元器件不断出现故障,影响正常生产。因此,今后生产的冻干机质量必须保证,可靠性要好。提高性能是指除加热速率、抽气速率、温度均匀性、真空度稳定性之外,增强设备新的功能。例如增加冻干结束的判断功能,最简单的办法是称重法。目前已经有人试验,但都不太成功。原因是没有离开天平和地秤的模式,致使小设备安装困难,大设备笨重而不稳定。应该发展重量传感器,用很小的一次元件给出重量随时间的变化。 $ m3 q9 @7 f, ~
/ d; Y1 b, u/ A& T: J+ R
  (3) 开发连续式冻干设备, 当前生产的冻干机都是间歇式产品, 随着工业技
7 r+ A( P6 e& x. J7 s
# c$ h& W" G: h9 d, a7 `   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量会增大,因此发展连续冻干设备,增加冻干产品的产量是必然趋势。
0 z, P" q$ u8 G. U# |8 @9 N* J" Q7 p! d2 E4 X1 I$ L
3、冻干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 S0 u8 i3 w6 p
. j! j$ B  b+ E& h% N6 U   目前,研究冻干工艺的人员比研究冻干设备的人员要多,研究食品冻干工艺的人员比研究医药冻干工艺的人员要多。被研究的冻干食品品种也越来越多。仅就本校已研究过的冻干品种有:
0 v% q' O0 Z& C$ s% q: Q, h
& d1 @  R' J; }  P   (1) 中草药类:人参、冬虫夏草、山药。 ' i& _& \- R8 E; v

8 v1 v' m( d0 N2 E   (2) 水果类:桃、梨、苹果、香蕉、草莓。
0 l1 x  s* U. Y6 Q9 X
9 W6 Y) B# x, j3 O& e  w   (3) 蔬菜类:葱、菠菜、洋葱、胡萝卜。 % c4 i' R& m' O# a9 h# w
  ?& N, u/ W2 }: s
  (4) 肉类:牛肉、牛肝、鸡肝。
5 u$ P: z7 z0 t' w( a7 l. [8 ]* S5 b
8 Z' @) L. x  T6 h& Y& t( A   (5) 水产类:虾、海带、海参、扇贝。 - |* \; c+ Z) x9 C
5 a1 w" x4 [6 P4 r
  (6)其它类:蜂蜜、幼竹鲜汁、紫草红色素、“勿忘我”鲜花等。 ; b: s/ i8 |% Z
0 o( y' e/ w7 {3 @0 Z: r# [
  本校研究的冻干工艺都没有进行优化研究, 不能算是最佳工艺, 从实验室走入生产车间还应该进一步优化, 使其适合于产业化、快速、节能的要求。有的单位对几种食品的冻干工艺研究得比较出色,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食品是蘑菇、大蒜粉、芦笋、速溶咖啡、速溶茶等,并给出了脱水大蒜和脱水洋葱的技术要求,这是冻干食品走向成熟的标志。
% v  m, A* C9 z( N$ A1 [% \  v$ y" |# T! W' n
  西药、血液制品和生物制品的冻干工艺比较难,工艺成熟与否关系重大,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所以研究人员比较少,研究成果有一定时间的保密性。西药冻干的关键问题是避免染菌,一但染菌就会造成重大事故。生物制品则要求更加严格,除避免染菌外还要防止菌种变异,保持活菌活毒的活性。在冻干过程中要加入添加剂和保护剂,这是技术水平很高的工作, 国内外有不同的冻干保护剂, 我国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之间也各有妙方。 3 \: _; d& V" x

" ~8 }4 a+ Q0 h  p   生物体的冻干工艺已经提到了日程上,本校将灰鼠皮肤去毛冻干后在沈阳药科大学做药理实验证明了与新鲜皮肤的药理作用相同, 复水后在生物显微镜下做组织观察, 与鲜皮细胞组织基本相同。现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与中国医科大学合作开展家兔角膜的冻干实验研究。 ' k3 [( x5 Q, L7 a) T
- T+ W3 j* G, y$ X  E) n: g
4、冻干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0 u. t0 v5 F7 l2 x& N

" Y4 D0 h& Y2 R. X  B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理论研究可概括为低压低温传热传质的理论研究,非稳态流场的理论研究和热物性参数与其测量方法研究三大部分。其中低压低温传热传质的理论研究进行得比较早,效果比较明显,目前公认的冻干模型可归纳成三种:一种是1976 年Sandall 等提出的冰界面均匀后移的稳态模型(URIF) ; 另一种是1968 年Dryer [6 ]等提出的准稳态模型; 第三种是1979 年Litchield 等提出的吸附- 升华模型。这几种模型都可以描述冻干过程,但又都存在着不足,描述传热过程比较准确,描述传质过程误差较大。主要问题是在传质过程中要发生固- 汽相变,水蒸气在多孔的通道中传递,通道长度要随时间不同而变化,是非稳态过程。多孔通道的结构尺寸还与预冻速度、被冻干物料的物质结构等有关。从近几年的研究报道中还没有见到有新的突破。冻干过程传热传质的理论研究重点是研究发生在被冻干物料内部的过程。非稳态流场的理论研究,重点是研究物料之外、冻干机之内的低压低温空间环境。描述该空间环境的参数有温度、压力、湿度等,这些参数形成的温度场、压力场、湿度分布等都是随时间变化的非稳态流场,这些非稳态流场的模拟方法至今还是个难题。冻干机捕水器中的非稳态流场中又增加了一个汽- 固相变的问题,使研究更加复杂化。因此,近几年虽然有人研究并发表了论文,但都没有形成有效的理论,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无论是传热传质理论研究还是非稳态流场理论研究,都需要一些热物性参数,例如被冻干物料的密度、导热系数、传质系数、水分含量等。由于被冻干物料是各种各样的,无法查找这些数据,需要自己测量。测量时采用什么方法、什么仪表、什么原理等都是研究的课题。还有一类热物性参数测量更是比较困难,这就是在低温低压下湿空气和霜层的特性参数。例如,在真空条件下霜层的密度、厚度、导热系数等都随时间、温度、压力而变化,研究工作相当困难,进展缓慢。
- C4 E6 R2 w. D0 y1 f; t' j* v9 k* u/ a/ h- Q! A
5、结束语
3 Y' H9 a3 f9 `7 e' W
8 X0 B  A+ H/ g- k$ ^: V" v9 B6 M   从上述分析可见,冻干技术发展很快,存在问题也不少。迈向21 世纪的冻干技术,除了在设备、工艺和理论方面开展更新、更好、更深入地研究之外,还有待于开拓市场。目前冻干产品销售情况不景气, 除国际市场受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外, 也受冻干产品质量和品种的制约。国内市场受冻干产品的价格限制,也受新鲜果蔬生产和保鲜技术的冲击。开拓市场的方向应该是上品种、重质量、降价格、面向国外。冻干技术还需开发新的应用领域,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都是冻干技术的交叉学科,是很有发展前途的领域,应该作为开发应用新领域的首选范围。 $ B9 `, R8 T' |$ h+ q

8 ]# o) n* I) w4 a, k3 [7 i/ n6 I 参考文献 # O0 V  t7 N+ J# K2 a" c: \/ O
/ c" V2 `9 j5 u* A4 I8 a/ J( C; c5 S
  [ 1 ] 赵鹤臬,林秀试. 冷冻干燥技术[M] . 湖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 u* `0 R9 H) {* {4 b8 c6 H0 w. f/ u
+ ^8 b5 h" }2 L# Y9 @- I% n
  [ 2 ] 徐成海. 真空低温技术与设备[M] .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 A* P$ o% x! \$ o; m; Y- F* K3 i
  [ 3 ] 张兆祥,晏继文,徐成海,等. 真空冷冻干燥与气调保鲜[M] . 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1996.
1 T1 S5 ]8 }2 Q/ Q! A7 V
8 P: [; B3 ]( A; k2 v& b   [ 4 ] 高福成. 冻干食品[M]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5. - d7 Q" v. I9 |7 {
* \: ^6 m( g# u) B
  [ 5 ] 余善鸣,白杰,马国庆. 果蔬保鲜与冷冻干燥技术[M] .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6 Q6 c+ e' L0 W, G

. I/ m4 {; }0 U0 {; {& x8 }) A$ O   [ 6 ] DYRE D E ,SUNDERLAND J E. Heat and mass t ransfer mechanisms in sublimation deh ydration[J ] .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 ,1968 ,12 :37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光学薄膜论坛

GMT, 2025-11-28 , Processed in 0.04248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