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5|回复: 0

[转贴] 空间光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2 01: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空间光学 0 _0 {  @& d, o6 f  r4 }' g

9 B' B+ H& [2 b0 y0 v
" T! c$ e* v4 L: Z) ^' W7 N $ m0 k, r% w# V$ X, X8 @
. z+ H( c$ P/ m" {3 X
! {: V7 ?3 @9 O3 m1 A

/ y& B1 F6 o: W
+ z; s7 n6 N, a$ ^   空间光学是在高层大气和大气外层空间,利用光学设备对空间和地球进行观测与研究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
) G( f# j# _4 \9 E+ {
: q- l& n# o8 t5 _
+ ~) A9 ]. `4 Q# m  具体来说,对地球观测,主要是利用仪器通过可见光和红外大气窗口探测并记录云层、大气、陆地和海洋的一些物理特征,从而研究它们的状况和变化规律。在民用上解决资源勘查(包括矿藏、农业、林业和渔业等)、气象、地理、测绘、地质的科学问题;在军事上为侦察、空间防御等服务。
$ D6 Q6 ^) `# g& U0 J5 `1 o/ ?
: C8 l' J. G! `
. h8 X2 o2 r3 g2 k* y* O% T1 I
+ L- c( O& G3 j" I. P# k4 Z! N; ?  对空间(天体)观测和研究,主要是利用不同波段及不同类型的光学设备,接收来自天体的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和软X射线,探测它们的存在,测定它们的位置,研究它们的结构,探索它们的运动和演化规律。例如,对太阳观测主要是研究太阳的结构、动力学过程、化学成分及太阳活动的长期变化和快速变化;对太阳系内的行星、彗星以及对银河系的恒星等天体的紫外线谱、反照率和散射的观测,确定它们的大气组成,从而建立其大气模型。2 A8 D/ ]3 I& M0 Q; x6 _4 K  d8 S7 p
( t" z2 ^$ ~0 Y

* s  J7 I  f# I4 D  \8 d1 K- h, `! k/ h! m$ a
              
) }8 s5 J, Y+ U  e1 L/ p  M4 i) v" Z' `

/ ?; v: d- A7 \) E
" Q, I9 Q* O, w8 a) S/ \  从空间对地球和对天体进行观测时,摆脱了在地面进行观测时大气带来的种种限制,是科学上的一大进步。众所周知,地球周围存在着稠密的大气层,恰恰是这层大气,多年来限制着人们从地面和低空间对天空的观测和研究。
4 t: ?& f" i6 Q8 z9 f" l3 H9 ^  l, Y  v' r6 B
3 D  E7 t# ~4 N3 f$ T4 ?3 ?. }

: ~+ Y9 Z4 `- f: y' f8 K  太阳是强大的辐射体,它的辐射度最大值处于波长为0.47微米处,而辐射能的46%在0.4~0.7微米可见光谱段。当太阳光经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的种种作用,使它的能量衰减,投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的短波部分被截止在0.3微米处,X射线和γ射线就更难到达地面,在红外波段上,波长越长吸收越强。同时,即使在大气窗口可见光3000~7000埃和近红外几个波段的太阳光也还要受到大气的折射和湍流的影响,致使光学仪器的空间分辨率大大下降。6 i9 D8 e2 t- B$ ^( \( H

2 g- N% N" |4 [6 h. n
8 g5 l: v+ ?( K1 t# t( s( g# K7 d( e$ q4 \
             ' j9 x9 d! R8 b4 e8 E

# f4 I4 z7 ]: Z: V, }' ` 8 G! E% C* ~  F* b3 V3 l. t

! M# A7 `: y) l+ b6 S3 K* B( X  在空间对空观测和研究超越了大气层这个屏障,实现了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全电磁波段探测,提高了测量精度。例如,据估计美空间望远镜只有2.4米的口径,其分辨率比地面五米口径的海尔望远镜高十倍;此外,还可进行全天时的巡天观测。; Q2 D+ ^5 [2 b, d0 P
# E& m( p9 v+ e* E5 Y

1 Y1 p  ?1 ]- ~- u: J* c4 Z7 v2 x
' u3 Y% m5 }/ p  空间光学的历史如果从20世纪40年代发射探空火箭和发送气球算起,至今才不过五六十多年,然而它的发展是十分引人注目的。+ w/ Q2 V1 K7 G$ k. W
. r9 [: Y4 U3 R/ F

4 I1 R6 L; [4 M, e' P7 b& L! h( p
, d. `0 [! h& w! G2 T/ [- l  1946年利用V-2火箭发射摄谱仪探测了来自空间的紫外线;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人造卫星的发射标志着空间时代的到来。自此,空间光学开始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4 G. d% [- x$ O  W4 t1 ?  x
3 W& u3 ]& f6 |
. W% l/ `8 W& \: y7 H( D" u' u. `- C9 m
  60年代以后,美国相继发射持续对整个太阳观测的轨道太阳观测台(OSO)系列,苏联发射了一系列天文卫星,欧洲空间局也发射了特德-1A(TD-1A)卫星。不过它们所带有的光学设备大都工作在紫外和X射线波段。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美国共发射了3个轨道天文台(OAO),其中OAO-3上装有一架口径91厘米的卡塞格伦式紫外望远镜,工作波段为1000~4000埃,空间分辨率为5角秒。1973年美国发射了载人天空实验室,上面的阿波罗望远镜装置是一组观测太阳的光学设备,它的发射使从空间对太阳的观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D9 v' e! K8 q& P

8 e6 u& c1 O" x9 [! | + C1 k" [0 y0 E6 x0 R
0 ]9 x6 Q" {" X( d
  美国1978年发射的第二颗高能天文台(HEAO),它装有一架大型掠射X射线望远镜,口径为0.6米,焦距为3.4米,分辨率为1~2角秒。还有四种可更换的探测器:高分辨率成像器、晶体分光计、成像正比计数器、固体分光计。1983年1月26日世界上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发射成功,这颗卫星是由荷兰、美国和英国联合研制的,它装有一架口径为60厘米的红外望远镜,其灵敏度比至今所使用的同类仪器高得多。/ c+ _2 E9 O9 x" T" i4 O( K

- m, r9 D0 x7 u  d9 n# t1 l  y, g / E* n$ n" j& R8 O

& R8 ^6 X8 k) x* D0 s  C4 \/ a  总的看来,至今在红外波段使用的空间光学系统主要是红外望远镜。如上述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装的红外望远镜,它采用的是一个相当紧凑的双反射镜式的卡塞格伦光学系统,反射镜及支架采用重量轻、强度高的铍合金制造。主镜口径为60厘米,焦比为f/10,次镜由主镜的遮光板的环支撑,探测器为焦平面组件。
; z' t7 g. |  o# x  Z
7 o8 {& |+ `% G+ H6 ? , _- q2 T$ Y* u$ T
6 G! H' Z3 ~) P2 Q! u- r
  整个系统(包括遮光罩、防反射板及内部热屏)都置于一个致冷的真空系统中。冷却系统对不同的部件采用不同冷却温度,对探测器和它的前置放大器、场镜及滤光片致冷到3K,对光学系统致冷到10K,对遮光板冷到16K。据称,其灵敏度比至今所使用的同类仪器高100倍。+ n4 v) u1 R/ C( y
$ _8 j$ @2 {7 Y7 p% m
/ \; a' P3 s2 b; j5 }

! o/ |' i) ^( u2 v- j: R  在紫外波段使用的空间观测设备主要有太阳远紫外掠射望远镜、远紫外太阳单色光照相仪,远紫外分光计──太阳单色光分光计、紫外线谱仪、紫外宽带光度计等。它们所用的探测器与可见光观测仪器类似,有照相乳胶、光电倍增管和像增强器。还可以使用气态电离室和正比计数器。
8 f0 d& \) i7 s& s7 k7 p& l' W! ~5 ^+ f) Y: n- R; A0 D2 R
3 D# N" o4 \: q# Q* K

+ t7 v5 |) {! c" _% E  在X射线波段上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各种X射线望远镜、太阳X射线分光计、太阳X射线单色光照相仪,以及各种类型的X射线探制器等。3 q' H( H6 [" x5 Q- `: M

& p0 Y8 a# J- p4 P5 h  N3 Z. t * t% z% h% I- v6 ^) [% h$ c: H  g
2 W6 \$ y( _$ e  G% ?9 }' W$ W
  美国天空实验室上装的S-056X射线望远镜,全长为253.7厘米,直径为40.3厘米,重量为104.3千克,主望远镜结构由两维波管构成。前管安装石英掠入射x射线反射镜组件,后管安装照相机机构和胶片暗盒。光学系统按X射线掠入射的全反射原理设计,由一个凹面掠入射抛物面和后面紧接着一个凹面双曲面所纽成。焦距为190.3厘米,集光面积为14.8千方厘米,掠入射角为0.916度。在两反射镜相交处的反射镜内径为24.4厘米,有效视场为38角分,有效焦比为f/44。该望远镜工作波段在6埃以上所有X射线波长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空间、时间分辨率。
/ N" y) {8 k/ Q: U  ?9 o+ M7 f8 u( ~* U2 A' F+ g
, Y3 |4 H1 a0 R5 A3 Y
# h+ A* a2 [# e9 w6 p* U; H
  空间光学系统的发展在于追求必要的精度和光谱、时间、空间分辨率,这与新技术、新器件以及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密切相关。今后发展的趋势是发展多元线阵CCD成像器件和大型二维阵列焦平面探测器的自描大型成像系统、发展数据控制技术、改善星上和地面的数据处理,缩短处理时间和降低成本;使用X射线天文物理设备扩大高能天文观测能力;利用太阳地球观测台更详细地研究太阳-地球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光学薄膜论坛

GMT, 2025-10-15 , Processed in 0.02281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